商务合作 核心优势 用户协议 免责声明
九热百科

助力您的百科在九运中热搜

首页 > 九热快讯 >

390 +1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
墨染道心:吳玉(清謙道人)的书画与修行之路
本文编辑:九热百科  添加时间:2025-08-04
齐鲁大地的文脉浸润,泰安祖籍的笔墨基因,在1963年济宁的晨光里,为吴玉的生命埋下了与书画结缘的伏笔。这位字琢如、号清谦道人的艺术家,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,在宣纸上勾勒山水,在道观中参悟道心,将艺术与修行熔铸成一幅独特的生命长卷。笔墨启蒙:从案头墨痕到艺术殿堂吴玉的书画情缘,始于童年案头的砚台与宣纸。那些深浅不一的墨痕,不是孩童一时兴起的涂鸦,而是刻进时光的执

齐鲁大地的文脉浸润,泰安祖籍的笔墨基因,在 1963 年济宁的晨光里,为吴玉的生命埋下了与书画结缘的伏笔。这位字琢如、号清谦道人的艺术家,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,在宣纸上勾勒山水,在道观中参悟道心,将艺术与修行熔铸成一幅独特的生命长卷。

吳玉(清謙道人)


笔墨启蒙:从案头墨痕到艺术殿堂

吴玉的书画情缘,始于童年案头的砚台与宣纸。那些深浅不一的墨痕,不是孩童一时兴起的涂鸦,而是刻进时光的执着 —— 当同龄孩子追逐嬉闹时,他已能在墨香中静坐半日,看笔锋在纸上游走,感受线条与留白的微妙平衡。这份早慧的痴迷,让他在艺术道路上有幸得遇明灯。

image.png

倪贯一、孙洪彬、樊运琪等诸位先生的悉心指导,如春雨滋润初生的禾苗,为他夯实了传统笔墨的根基。1985 年踏入济宁师专艺术系的课堂,更让他的艺术视野实现了质的飞跃。素描的明暗对比、色彩的层次变化、西方构图的科学章法,与自幼浸染的传统笔墨碰撞融合,如同为他的艺术世界打开了多扇窗户。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临摹技法,而是开始理解线条背后的情感,墨色之中的意境。

吳玉(清謙道人)


此后多年的宣传工作,成了他独特的 “练兵场”。街头巷尾的海报设计、展厅里的布置构思,让他学会将书画艺术融入生活场景。那些需要快速抓住观者目光的创作,磨练了他对构图与节奏的敏锐直觉;而服务大众的创作初心,则让他的笔墨始终保持着贴近生活的温度。省市级书画展上屡屡获奖的荣誉,不过是他数十年笔耕不辍的自然结果。如今师从著名山水画家杨贵传先生,更让他在师法传统与探索自我的道路上愈发沉稳,笔下的山水既有古意传承,又透着独有的灵秀之气。

吳玉(清謙道人)


道心觉醒:从文化触摸到精神皈依

艺术之外,道学为吴玉的生命注入了更深沉的底色。2006 年走进济宁市道教筹委会的那一刻,他与道家文化的缘分正式启程。晨钟暮鼓中的经文诵读,观宇飞檐下的清风明月,让他在喧嚣尘世中寻得一份内心的宁静。2013 年,青岛崂山太清宫的香烟缭绕里,他正式皈依道门,成为道教全真金山派二十三代弟子,师从刘怀元道长。“清谦” 之号由此而来,既是道号,更是他对自我的期许:以清净之心自守,以谦和之态向学。

吳玉(清謙道人)


入道后的吴玉,仿佛为书画艺术找到了灵魂的支点。他将道家 “虚静守一” 的修行心法融入创作,提笔前必先静坐凝神,让思绪从繁杂回归澄澈。此时落笔,线条便有了呼吸般的节奏;他以易学 “阴阳相生” 的辩证思维理解笔墨,浓与淡、干与湿、疏与密的对比中,藏着宇宙运行的规律。在青华洞道观的日子里,晨烟漫过飞檐时,他常常铺开宣纸,看朝阳为砚台镀上金边,笔锋蘸墨的瞬间,山水便在纸上有了生命 —— 那些层峦叠嶂不再是简单的风景再现,而是 “道法自然” 的具象化;那些林间云雾也不仅是留白技巧,更是 “虚实相生” 的哲学表达。

吳玉(清謙道人)


以艺载道:双重身份的生命共振

如今的吴玉,身兼数职却始终步履从容。作为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画家,他的笔墨与道家精神同频共振,每一幅作品都是对 “大道至简” 的艺术诠释;山东省国画院理事、济宁市书画协会常务副主席等职务,是业界对他艺术造诣的认可,也让他肩负起传承书画文化的责任;而济宁市道教协会副会长的身份,则让他在道学传播的道路上更加坚定。

吳玉(清謙道人)


在山东省宗教领域人才库的名册上,他的名字赫然在列,却从未因此停下探索的脚步。清晨的课诵结束后,他会在观宇的石阶上静坐片刻,看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落在宣纸上,那些跳动的光斑仿佛在指引笔锋的走向。当暮色染红天际,案头的墨香与道观的檀香交融,他笔下的山水便多了几分暮色的沉静。

吳玉(清謙道人)

吴玉的生命,早已活成了 “以艺载道,以道养艺” 的生动注脚。他用笔墨丈量山水的深度,用修行涵养笔墨的温度,在书画与道学的交汇处,开辟出一片独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。当人们凝视他的作品时,看到的不仅是纸上的山水,更是一位修行者对生命本真的执着追寻。


推荐阅读
  • 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