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禹您同行”栏目此次对话的张凤琴老师,道号羅熙,是从黑龙江大庆走出的奇门遁甲研究者——1975年生于这座“百湖之城”,自幼受铁人精神与传统文化氛围熏陶,如今是中和堂易经研究院副院长、联合创始人,常驻哈尔滨深耕奇门遁甲领域。聊起她与这门“术数之王”的缘分,没有玄虚的噱头,满是从偶然结缘到十年深耕的踏实,还有想让古老智慧贴近现代生活的真心。
张凤琴老师对传统文化的喜欢,是从小就埋下的种子。小时候在大庆,看着这座城市里既有着坚韧的工业精神,也藏着对传统的珍视,她总爱琢磨老辈人讲的文化故事。真正与奇门遁甲结缘,是步入社会后的一次偶然 —— 遇到一位精通奇门遁甲的老师,听对方用这门学问解读时空规律时,她忽然觉得 “原来古人的智慧能这么实在地帮人看清方向”,就此踏上了探索之路。
为了把奇门遁甲学透,她走了不少路:背着行囊走访多个城市,遍访各地名师,不管是民间前辈的实战经验,还是学术领域的理论研究,她都虚心请教、一一吸收。2017 年是她研易路上的重要节点,这一年她开始正式、系统地钻研奇门遁甲,不再是零散学习,而是沉下心啃《奇门遁甲大全》《御定奇门宝鉴》这些典籍,白天读晦涩的歌诀,晚上在纸上反复推演三奇六仪的变化,常常伏案到深夜。笔记堆满了书架,罗盘也用得有些磨损,就这样从 “门外汉” 慢慢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 “行家里手”。
2020 年,学有所成的她开始帮身边朋友答疑解惑:有人纠结职场选择,她用 “开门” 的方位特性建议选开阔临街的办公地;有人为孩子备考焦虑,她结合 “天辅星” 的旺衰时段,帮着规划复习节奏;还有家庭闹矛盾,她从九星五行生克里找调和点。每一次建议都不搞 “神秘化”,而是把奇门遁甲的逻辑拆解得明明白白 —— 比如告诉大家 “生门” 不只是关乎财运,更代表事业的生机,“休门” 的静气属性适合指导卧室远离噪音。靠着精准的分析和通俗的解读,她慢慢赢得了大家的信赖。
在张老师眼里,奇门遁甲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 “秘术”。她总说:“这门学问起源于远古的军事谋略,融合了天文、历法、地理、数学,本质是古人总结的时空规律指南,现在更该用来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。” 比如帮面临转型的中小企业分析时,她会结合 “时干” 与 “值符” 的关系,提醒对方抓住政策调整的契机;聊到家居布局,会用 “景门” 对应文书信息的特性,建议书房选采光好、少干扰的位置。她从不夸大奇门遁甲的作用,反而常强调 “成事在人”:“它是帮你看清趋势的工具,不是决定结果的唯一因素,顺着规律规划,才是最实在的‘趋吉避凶’。”
2024 年常驻哈尔滨后,张凤琴老师更坚定了深耕奇门遁甲的想法。除了继续帮人解困惑,她还总想着 “把这门学问传得更广”—— 希望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易友,一起把易经文化里的好东西分享出去;也盼着能帮更多人在人生岔路口拨开迷雾,比如刚毕业的年轻人选职业、创业者定方向,都能从奇门遁甲里找到些有用的参考。她常说:“易经是老祖宗的宝贝,不是藏起来的秘密,让它贴近生活、帮到大家,才算没辜负这份智慧。”
访谈尾声,韩名禹从 “禹您同行” 栏目的视角说:“您用女性特有的细腻,把奇门遁甲讲得这么接地气,从大庆到哈尔滨,一路深耕的踏实劲儿特别打动人。” 张凤琴老师笑着回应:“就是喜欢这门学问,想把它学明白、用实在,能帮人一点是一点,这就够了。” 从栏目观察来看,这份 “不搞玄虚、只重实用” 的坚守,恰是她能在奇门遁甲领域走稳的关键 —— 她让这门古老的 “术数之王”,变成了能走进现代生活、解答日常困惑的温暖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