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禹您同行”栏目此次对话的杨宗课老师,是国学领域“中西贯通、产学融合”的代表——他字柒石,号千卜,山东临沂人现居北京,身兼中和堂易经研究院副院长、清华大学国学(易经学)特邀讲师、中国易经协会理事等职,更是国学MCN机构“柒石文化”的创始人。从自幼痴迷易学到成为推动国学现代化传播的开拓者,他用二十余载走出了一条“深研术数、创新传播、实用惠民”的路。
杨宗课老师对易学的兴趣,是从小 “藏在心里的种子”。年少时读传统典籍,就对里面的 “阴阳五行”“天人合一” 好奇;青年时期游历社会,见了不少人生百态,更觉得易学不是 “纸上学问”,而是能帮人看清规律的智慧。为了把道理学透,他走了很长的寻师访道路 ——2016 年(丙申年)是他学术的转折点,这一年他拜入易学泰斗刘恒门下,系统学了阴阳五行理论和《周易》经学要义,从 “零散研习” 变成 “体系化认知”;后来又广拜名师:跟着中国道教协会副主席袁志鸿学道学,随中医名家徐文兵悟中医与易理的关联,向诊疗专家王晨霞学实用诊疗知识。这些跨领域的师承,让他的学问不止于 “术数”,更多了 “人文与实用” 的底色。
在术数研究上,杨宗课老师最特别的是 “中西贯通” 的视野。中国传统术数里,他精通梅花心易、四柱八字、奇门遁甲、大六壬这些 “老学问”,连金锁玉关、玄空、皇极等风水流派也摸得透彻;更难得的是,他还把目光投向国际,研究七政命理、西洋占星、印度吠陀占星,甚至波斯星术、阿拉伯术数 —— 用他的话说:“不管东方西方,好的学问都是古人观察自然的总结,能互通借鉴。” 比如他分析一个人的运势,既会用四柱八字看 “命理根基”,也会参考西洋占星的 “星盘趋势”,多维度验证,避免单一判断的局限。21 岁时,他还破解了易学五大神数之一的 “南极神数” 密钥,在第三届《易经》研讨大会上,凭精准到细节的预测,让同行印象深刻。
但杨宗课老师从没想过 “把学问藏起来”,反而琢磨着 “怎么让更多人懂国学”。2021 年,他创立了柒石文化 —— 这家国学 MCN 机构,没走 “古板说教” 的老路,而是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做传播:拍短视频讲 “风水与环境心理学”,用动画拆解 “八字基础”,开直播解答 “起名的讲究”;还签约了上百位专业命理师,孵化出几十个百万粉丝账号,全网粉丝加起来突破一亿。他不只做内容,还搭了 “内容创作 - 知识服务 - 文化衍生” 的产业链:比如推出零基础国学课,把复杂的术数理论变成 “每天 10 分钟能听懂的小知识”;开发国学文创产品,让传统文化以更轻松的方式走进生活。用他的话说:“国学不该是‘老古董’,得让它跟得上时代,大家才愿意学、用得上。”
在实际应用中,他始终抱着 “知行合一、术理并重” 的态度。在清华大学讲课时,他开的《周易与现代管理》《风水与环境心理学》,从不空谈理论 —— 讲企业管理,会用 “乾卦六爻” 对应企业发展阶段,告诉初创公司 “潜龙勿用” 要夯实基础;讲风水,会结合现代办公环境,说 “工位采光好、动线顺,其实就是‘藏风聚气’的现代说法”。这些年,他还帮不少企业家、明星做咨询:给企业做战略决策参考,帮着避开市场风险;给住宅、办公调风水,让空间更舒服;甚至帮品牌起名、做文化 IP,每一次服务都 “不搞玄虚、只讲实用”,比如起名时既看易学数理,也考虑品牌传播性,让名字既合规律又好记。
访谈尾声,韩名禹从 “禹您同行” 栏目的视角总结:“您既把中外术数学得透,又把传播做得这么活,还能落地到实用,‘研究 - 应用 - 传播’的闭环做得特别完整。” 杨宗课老师回应:“就是想让国学‘活’起来,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,能从里面得到有用的智慧,这就够了。” 从栏目观察来看,这份 “不设边界、务实创新” 的特质,让他成了国学现代化传播的 “开拓者”—— 他让古老的术数既能对话世界,也能贴近日常,真正实现了 “让国学智慧服务当代” 的初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