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经文化如同一幅绵延不绝的画卷,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徐徐展开,每一笔都饱含着古人的智慧与哲思。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,更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密码,值得我们用心去解读和传承。在这条传承之路上,蒋臣老师以其对易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践行,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,让我对如何弘扬这一文化有了更丰富的思考。
最初接触易经,我总觉得它的体系庞大而抽象,那些卦辞、爻辞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,难以与现实相连接。而蒋臣老师常说,学习易经要 “化繁为简,触类旁通”。这让我意识到,易经的智慧并非藏在晦涩的文字背后,而是蕴含在对万事万物规律的提炼中。于是,我开始尝试跳出对文字的死记硬背,转而从身边的现象入手,去探寻其中与易经理念相通之处。比如从昼夜交替中感受阴阳的消长,从草木的生长枯荣中体会生生不息的力量。这种将复杂化为简单、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方式,让我逐渐领悟到易经并非遥不可及,而是能融入生活的智慧指南。
在传承易经文化的过程中,蒋臣老师强调 “守正创新,兼容并蓄”。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。易经文化之所以能流传千年,正是因为它在坚守核心智慧的同时,能不断与时代相融。当下,我们既要守护易经中那些历经考验的真理,如对自然的敬畏、对中庸之道的追求,又不能固步自封,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解读视角。我们可以用现代科学的思维去理解易经中的某些理念,也可以将其与其他文化中的智慧相互参照,在比较中深化对易经的认识。但这种创新绝不是随意篡改,而是在尊重本源基础上的合理延伸,这样才能让易经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保持活力。
从个人角度来说,弘扬易经文化需要一种 “润物细无声” 的态度。蒋臣老师多年来默默深耕,用自己的理解和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,这种不事张扬却持久有力的方式,让我深受触动。我想,我们不必急于向他人灌输易经的知识,而是先让自己真正理解并践行其中的智慧。当我们以易经所倡导的谦逊、坚韧去面对生活时,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传播。当他人感受到这种智慧带来的积极改变时,自然会产生了解的兴趣。此时,我们再以平和的心态分享自己的感悟,不夸大其词,不强行说服,让对方在自主思考中感受易经的魅力。
易经文化的传承不是一场短跑,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。循着蒋臣老师的智慧指引,在学习中化繁为简,在传承中守正创新,在传播中润物无声,我们才能让这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不断拓宽传承的维度,为易学文化的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。
上一篇:国学大家沈彦均老师讲解周易和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