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易学研究的长河中,有这样一位坚守者 —— 张蔷。四十载寒来暑往,她以执着为帆,以热爱为桨,在《易经》的智慧海洋里深耕不辍,从青涩的探索者成长为业界公认的明师。她的故事,是一部用时光书写的易学修行史,更是一曲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共鸣的交响。
初心如磐:与易结缘的四十年启程
张蔷与《易经》的缘分,始于四十年前那个蝉鸣的夏日。彼时还是青年的她,在祖父遗留的旧书堆里翻到一本泛黄的《周易》,开篇 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 的字句如惊雷般击中了她的心灵。那些看似晦涩的卦象与爻辞,在她眼中逐渐显露出宇宙运行的密码 —— 乾卦的刚健进取,坤卦的厚德载物,既济与未济的循环往复,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起承转合。
“最初只是觉得好奇,后来才发现,这是一本需要用一生去读的书。” 张蔷常说。四十年来,无论世事多么纷繁,她每日清晨都会静坐研读两小时,从汉代郑玄的注疏到宋代朱熹的《周易本义》,从清代王夫之的辩证解读到现代学者的跨学科研究,她的读书笔记累积了近百本,每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与感悟。有一年寒冬,家中暖气故障,她裹着棉被在灯下抄写《系辞》,笔尖凝霜仍不觉寒,只因沉浸在 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 的哲思中。
破壁前行:让古老智慧照进当代生活
在许多人眼中,《易经》是故纸堆里的古董,而张蔷却坚信,这部古老典籍蕴含着解决现代问题的钥匙。四十年来,她始终在做一件事:打破易学与生活的隔阂,让卦象从书页中 “走” 出来,成为指导人生的实用工具。
她首创 “生活易解法”,将六十四卦与现代社会的人生困境、家庭关系、成长焦虑相对应。面对初入社会者的迷茫,她用 “屯卦” 解读 “初创艰难,需积小成大” 的道理,建议在基础阶段扎实积累;遇到婚姻矛盾的咨询者,她以 “咸卦” 阐释 “感而遂通” 的相处之道,强调真诚沟通胜过刻意算计。有位在人生低谷中挣扎的人找到她,她结合 “否极泰来” 的变易思想,引导对方调整心态聚焦自身优势,不久后对方果然走出了困境。这样的案例,在她四十年的钻研与实践中不胜枚举。
墨香载道:四十载沉淀的生命答卷
四十年来,张蔷批注《易经》原文 12 遍,撰写论文 43 篇,她的研究成果被诸多易学爱好者借鉴与学习。但她常说:“真正的成就,不是数字,而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懂得用‘时中’的智慧调整人生节奏,用‘中庸’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。”
如今的张蔷,依然保持着每日研读的习惯,只是身边多了几位志同道合的研究者。她正在整理四十年的研究成果,“易经不是用来占卜未来的,而是教会我们在变化中把握当下。” 这句话,既是她对易学的理解,也是她四十年人生的写照。
四十载易海行舟,张蔷以笔墨为舟,以光阴为渡,不仅成就了自己的学问,更让《易经》的智慧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当代人的心灵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坚守,是在漫长时光里,让热爱长成参天大树,让传统智慧永远年轻。
上一篇:国学大家沈彦均老师讲解周易和生活